气体检测仪

全国服务热线:

17562716362

新闻详情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氮氧化物监测仪器全解析:原理、场景与选购指南

来源:金叶仪器 2025-10-23 13:48:31 点击:6

氮氧化物(NOx)作为 PM2.5 与臭氧的关键前体物,其监测是环保管控的核心环节。氮氧化物监测仪器凭借精准的数据支撑,在污染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从核心维度展开说明。

d_01.jpg

主流技术原理:适配不同监测需求

不同原理的设备各有适配场景,可按需选择:

  • 化学发光法:通过 NO 与臭氧反应的发光强度测算浓度,灵敏度较高,适合低浓度或高精度监测场景,常见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 红外吸收法:利用气体对特定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检测,抗干扰能力强,能适应高温高湿的工业环境,但需做好烟气预处理。

  • 电化学 / 定电位电解法:通过电化学反应转换信号,响应较快、成本适中,适合便携式快速筛查,但传感器需定期维护更换。

  • 紫外差分吸收法:依托紫外光特征吸收检测,无需复杂预处理,在超低排放监测中稳定性较好。

d_06.jpg

核心应用场景:覆盖多领域需求

仪器应用已渗透到环保监管与生产管理各环节:

  • 工业排放监测:在钢铁、化工、燃气锅炉等领域,实时追踪燃烧过程中的排放数据,助力企业合规生产,部分设备可实现三年平台对接稳定运行。

  • 移动源管控:环保与交管部门用其开展道路抽检、车辆年检,快速识别超标排放或排放造假车辆,为执法提供依据。

  • 环境质量监测:通过固定监测点长期追踪区域 NOx 浓度,为污染防控政策制定与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 科研场景:用于发动机、催化剂研发中的排放检验,部分可同步检测多组分气体。

d_05.jpg

选购与使用要点:保障监测实效

  • 匹配工况需求:高浓度场景可考虑化学发光法,复杂烟气或超低排放环境宜选紫外差分吸收法;移动执法优先选便携机型,工业在线监测需侧重稳定性。

  • 关注核心性能:重点查看测量范围、精度与响应速度,例如常见 NOx 量程为 0-1500ppm,分辨率可达 1ppm,响应时间多在 3.5 秒以内。

  • 重视数据能力:选择支持 HJ/T 等标准协议的设备,方便与环保平台对接,具备自动报警、数据存储与打印功能更佳。

  • 做好维护校准:使用前需预热 10-20 分钟并校准,定期清洁设备、检查传感器老化情况,保障数据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