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检测仪

全国服务热线:

17562716362

新闻详情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地球 “碳账本” 守护者:温室气体监测站到底在测什么?

来源:金叶仪器 2025-10-23 13:57:02 点击:7

你每天呼吸的空气里,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含量有多少?这些看不见的气体如何影响气候?藏在各地的温室气体监测站,正悄悄记录着答案。作为气候变化监测的 “前哨”,它们的存在为生态保护和 “双碳” 目标提供着关键支撑。

w_01.png

我国的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已形成规模。截至 “十四五” 时期,全国建成的温室气体观测站数量较 “十三五” 增长 10 倍,达到 327 个,更率先建成包含 60 个高精度站点的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覆盖全国主要气候关键区。这些站点分为不同类型:青海瓦里关站作为欧亚大陆腹地唯一的全球大气本底站,在海拔 3816 米处捕捉全球尺度的气体变化;而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等区域本底站,则聚焦几十至数百公里范围的区域特征。2024 年,南极中山站的启用更填补了我国境外本底监测的空白。

w_06.jpg

监测站的 “眼睛” 是各类精密仪器。常见的激光光谱技术能实现毫秒级响应,捕捉百万分之一甚至十亿分之一级的气体浓度变化;广州天河区的监测站还配备了土壤温室气体观测系统和碳汇遥感设备,既能测大气成分,又能评估植被碳吸收能力。所有数据都会通过统一标校确保准确 —— 我国的温室气体实验室可对 7 类气体进行标定,结果成为观测溯源的 “标准尺”。

w_05.png

这些数据的价值远超数字本身。在国家层面,它支撑着碳排放核算和 “双碳” 成效评估,能准确区分自然与人为碳通量;在地方,贵州的监测网可评估不同生态系统的碳平衡贡献,广州的站点则为 “天河蓝” 提供治污数据支撑;在国际上,瓦里关站的数据多次被联合国气候变化报告引用,助力环境外交谈判。

w_04.png

从青藏高原到南极大陆,从城市绿地到偏远荒野,这些监测站构成了地球的 “碳感知网络”。它们默默记录的每一组数据,都在为应对气候变化、守护生态家园提供科学依据。